谈 - tán
◎ 详细解说:
谈
談
(tán)
【动】
(形声。从言,炎声。本义:说,谈论)
同本义〖talk〗
谈,语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谭。
不敢戏谈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三日不谈。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
宏为人谈笑多闻。——《汉书·公孙宏传》
坐谈问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不假仆一二谈也。——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谈笑而死。——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女子毋多谈。——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谈笑自若;谈聚(相聚在一起尽情交谈);谈会(聚在一起谈论);洽谈(接洽商谈);座谈(不拘形式地讨论);谈天(谈论天文)
相处融洽〖getalong〗。如:他俩谈得来
称赞〖praise〗
那个将军不喝采,那个把我不谈羡?——元·佚名《飞刀对箭》
又如:谈荐(称赞和推荐)
谈
談
tán
【名】
所说的话,言论〖whatissaidortalkedabout〗。如:奇谈(令人奇怪的言论);言谈(谈话的内容和态度);谈交(言谈之交);谈功(言谈的功夫)
谈柄
tánbǐng
〖joke〗∶话柄;被人拿来做谈笑资料的言行
〖horsetailwhisk〗∶古人谈论时所执的拂尘
谈不上
tánbushàng
〖questionsimplydoesnotarise;beoutofthequestion;farfrombeing;nottomention〗不值一谈;不在考虑之列;根本不可能
谈锋
tánfēng
〖volubility;eloquence〗言谈的劲头
宾主谈锋敌两都。——苏轼《刁景纯席上和谢生》
谈何容易
tánhéróngyì
〖beeasiersaidthandone;bynomeanseasy〗旧时大臣向君主陈述政见,言辞浅了说不透,言辞深了又不中听,实非易事。今借称凡事办起来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
谈虎色变
tánhǔ-sèbiàn
〖turnpaleatthemerementionofatigerorsth.terrible〗一谈到老虎,脸色就变了。比喻对某事极为惧怕,一提起来就惊惧不已而徒然变色
谈话
tánhuà
〖talk;conversation;chat〗∶彼此的对谈
我同她的家长作过数次谈话
〖statement〗∶事实、意见、问题等的陈述
发表书面谈话
谈论
tánlùn
〖discuss;talkabout〗以谈话的方法表示对人对事的看法
谈论我们毕业后将干什么
谈论风生
tánlùn-fēngshēng
〖talkcheerfullyandhumorously;talkwithgreatanimation〗指人健谈而动听或谈吐不凡,意趣盎然
谈判
tánpàn
〖negotiat;talk〗有关方面在一起相互通报或协商以便对某重大问题找出解决办法,或通过讨论对某事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或妥协的行为或过程
部长们的谈判
谈情说爱
tánqíng-shuō’ài
〖talklove;beconcernedwithloveandromance〗用讲情话等方式表示爱情
谈说
tánshuō
〖talkabout〗议论;叙说
他们正谈说着,门开了
谈天
tántiān
〖chat〗闲聊天,闲谈。也叫“谈闲天”
谈天说地
tántiān-shuōdì
〖talkofanythingunderthesun〗指漫无边际地随便谈论
见了这些酒肴,也不听他们谈天说地,好似渴龙见水,如狼似虎地吃个精光。——《说岳全传》
谈吐
tántǔ
〖styleofconversation〗指言语应对
谈笑
tánxiào
〖talkandlaugh〗说笑;又说又笑
谈笑有鸿儒。——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谈笑间。——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谈笑风生
tánxiào-fēngshēng
〖talkcheerfullyandhumorously;laughandjoketogether〗谈话的兴趣浓厚,谈话的内容生动幽默,有说有笑,使听的人感到轻松而投入
谈笑自若
tánxiào-zìruò
〖goontalkingandlaughingasifnothinghadhappened;beone'sjokingself〗在特殊场合或异常情况下,也能与平常一样以极其自然的神态谈论欢笑
谈心
tánxīn
〖heart-to-hearttalk〗谈心里话;倾心交谈
促膝谈心
在同学间开展谈心活动
谈兴
tánxìng
〖strideoftalk〗谈话的情趣
谈兴正高
谈言微中
tányán-wēizhòng
〖speaktactfully,buthitthenailonthehead;talknotmuch,butalwaystothepoint〗善于发言的人能运用巧妙的比喻和隐晦的讽刺,击中问题的要害,透彻入微
谈言微中,亦可以解纷。——《史记》
谈助
tánzhù
〖topicofconversation〗聊天或谈话的内容或材料
谈资
tánzī
〖topicofconversation〗谈助
◎ 记载来源: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
◎ 康熙字典记载:
【唐韵】【集韵】【韵会】徒甘切【正韵】徒蓝切,??音郯。【说文】语也。【徐曰】谈者,和懌而悦言之。【广韵】谈话,言论也。【公羊传·閔二年】鲁人至今以为美谈。【礼·儒行】言谈者,仁之文也。【史记·滑稽传】谈言微中。【晋书·阮修传】王衍当时谈宗。 又【玉篇】戏调也。【诗·小雅】不敢戏谈。 又手谈。【续博物志】王中郞以围碁为坐隱,或亦谓之为手谈。 又县名。【南齐书·州郡志】谈县属益州始康郡。 又蛮州名。【唐书·地理志】岭南道有谈州。 又姓。【蜀录】汉有征东將军谈巴。 又【正韵】亦作谭。详谭字註。 又【韵会小补】叶徒黄切,音唐。【急就章】曹富贵,李尹桑。萧彭祖,屈宗谈。
之 - zhī
◎ 详细解说:
之
zhī
【动】
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
同本义〖grow〗
之,出也。象艸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如语焉而未之然。——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:“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〖goto;leave〗
之,适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自伯之东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之沛公军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之虚所卖之。(“虚”同“墟”)——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佯狂不知所之者。——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——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到);之官(上任;前往任所);之国(前往封地);之适(前往)
之
zhī
【代】
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〖this;that〗
宣王说之。(之:指南郭处士来吹竽。)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虎因喜,计之曰。(之:这,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。)——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当分明记之。(之:指共读情景。)——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(之:代词,指天下事。)——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较之中学时代;因之,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
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〖he;her;it;they;them〗
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,遇之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又
蹇叔哭之。
巫医乐师百工之人。(“之”是指示代词,指代“巫医乐师百工”。)——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取而代之;战而胜之;为之感叹;使之顺利发展;与之见面
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〖its;his;other〗
纣王令推上法场,斩之老母。——《武王伐纣平话》
之
zhī
【助】
的〖of〗
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
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。——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开火者,军中发枪之号也。
又如:钟鼓之声;一家之长;原因之一;夫子之文章
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
吾见师之出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
口之于味,有同耆也。——《孟子》
之
zhī
【形】
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,“之”字形〖zigzag〗。如:之江(江流曲折如“之”字者);之字路(曲折如“之”字形的路)
之后
zhīhòu
〖after〗∶紧接在…时以后
作出安排之后,我们就照着办
〖behind〗∶在…后面
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
〖afterwards〗∶然后
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
之乎者也
zhī-hū-zhě-yě
〖archaism;literaryjargons〗之、乎、者、也都是文言虚词,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
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
之流
zhīliú
〖suchlike〗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
往往不是一位贵族,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
之前
zhīqián
〖before〗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
吃饭之前要洗手
之字路
zhīzìlù
〖switchback;curveinaroad〗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
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
◎ 记载来源:【子集上】【丿字部】
◎ 康熙字典记载:
〔古文〕?【唐韵】【正韵】止而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眞而切,??音枝。【说文】出也,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【玉篇】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【礼·檀弓】延陵季子曰:若?气,则无不之也。 又於也。【礼·大学】之其所亲爱而辟焉。【註】之,適也。【朱传】犹於也。 又语助辞。【书·金縢】礼亦宜之。【礼·文王世子】秋冬亦如之。【正字通】凡之字,或句中,或语尾,或层出。如毛诗我之怀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,六句九之字,常华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 又此也。【诗·周南】之子于归。【註】之子,是子也。 又变也。【易传】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【孙奕示儿编】之字训变,左传,遇观之否。言观变为否也。 又至也。【诗·鄘风】之死矢靡他。 又遗也。【扬子·法言】或问孔子,知其道之不用也。则载而恶乎之。曰:之后世君子。【註】言行道者贵乎及身,乃载以遗后世。 又姓。出【姓苑】。 又【郝敬读书通】凡言之者,物有所指,事有所属,地有所往,连属之辞也。通作旃。【诗·唐风】舍旃舍旃。又【魏风】上愼旃哉。??与之同。通作至。往彼曰之,到此曰至,音义互通。 又【韵补】叶职流切,音周。【楚辞·九章】吕望屠於朝歌兮,宁戚歌而饭牛。不逢尧舜与桓繆兮,世孰云而知之。叶上牛下求。 【周伯琦曰】古人因物制字。如之本芝草,乎本吁气,焉本鳶,后人借为助语,助语之用旣多,反为所夺,又制字以別之,乃有芝字吁字鳶字。考证:〔【礼·文王世子】冬亦如之。〕 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。
之 - zhī
◎ 详细解说:
之
zhī
【动】
(会意。象艸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
同本义〖grow〗
之,出也。象艸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如语焉而未之然。——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:“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〖goto;leave〗
之,适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自伯之东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之沛公军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之虚所卖之。(“虚”同“墟”)——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佯狂不知所之者。——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——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到);之官(上任;前往任所);之国(前往封地);之适(前往)
之
zhī
【代】
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〖this;that〗
宣王说之。(之:指南郭处士来吹竽。)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虎因喜,计之曰。(之:这,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。)——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当分明记之。(之:指共读情景。)——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(之:代词,指天下事。)——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较之中学时代;因之,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
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〖he;her;it;they;them〗
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,遇之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又
蹇叔哭之。
巫医乐师百工之人。(“之”是指示代词,指代“巫医乐师百工”。)——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取而代之;战而胜之;为之感叹;使之顺利发展;与之见面
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〖its;his;other〗
纣王令推上法场,斩之老母。——《武王伐纣平话》
之
zhī
【助】
的〖of〗
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
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。——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开火者,军中发枪之号也。
又如:钟鼓之声;一家之长;原因之一;夫子之文章
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
吾见师之出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
口之于味,有同耆也。——《孟子》
之
zhī
【形】
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,“之”字形〖zigzag〗。如:之江(江流曲折如“之”字者);之字路(曲折如“之”字形的路)
之后
zhīhòu
〖after〗∶紧接在…时以后
作出安排之后,我们就照着办
〖behind〗∶在…后面
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
〖afterwards〗∶然后
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
之乎者也
zhī-hū-zhě-yě
〖archaism;literaryjargons〗之、乎、者、也都是文言虚词,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
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
之流
zhīliú
〖suchlike〗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
往往不是一位贵族,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
之前
zhīqián
〖before〗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
吃饭之前要洗手
之字路
zhīzìlù
〖switchback;curveinaroad〗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
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
◎ 记载来源:【子集上】【丿字部】
◎ 康熙字典记载:
〔古文〕?【唐韵】【正韵】止而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眞而切,??音枝。【说文】出也,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【玉篇】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【礼·檀弓】延陵季子曰:若?气,则无不之也。 又於也。【礼·大学】之其所亲爱而辟焉。【註】之,適也。【朱传】犹於也。 又语助辞。【书·金縢】礼亦宜之。【礼·文王世子】秋冬亦如之。【正字通】凡之字,或句中,或语尾,或层出。如毛诗我之怀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,六句九之字,常华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 又此也。【诗·周南】之子于归。【註】之子,是子也。 又变也。【易传】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【孙奕示儿编】之字训变,左传,遇观之否。言观变为否也。 又至也。【诗·鄘风】之死矢靡他。 又遗也。【扬子·法言】或问孔子,知其道之不用也。则载而恶乎之。曰:之后世君子。【註】言行道者贵乎及身,乃载以遗后世。 又姓。出【姓苑】。 又【郝敬读书通】凡言之者,物有所指,事有所属,地有所往,连属之辞也。通作旃。【诗·唐风】舍旃舍旃。又【魏风】上愼旃哉。??与之同。通作至。往彼曰之,到此曰至,音义互通。 又【韵补】叶职流切,音周。【楚辞·九章】吕望屠於朝歌兮,宁戚歌而饭牛。不逢尧舜与桓繆兮,世孰云而知之。叶上牛下求。 【周伯琦曰】古人因物制字。如之本芝草,乎本吁气,焉本鳶,后人借为助语,助语之用旣多,反为所夺,又制字以別之,乃有芝字吁字鳶字。考证:〔【礼·文王世子】冬亦如之。〕 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。